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6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其实,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身体健康是很多人都明白的,可是,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呢?尤其是教师的心理健康,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健康的心理是教师生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2)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
(3)教师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
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是较高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除了有与其他职业的人共有的心理健康标准外,还有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和评估教师的心理健康:
(1)教师角色认同。
(2)人际关系和睦。
(3)自我意识良好。
(4)情绪体验积极。
(5)适应教育环境。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看来,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工作繁重,压力过大。
(2)社会因素。
(3)教师的人格。
(4)学校因素。
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复杂的因素影响,但一个优秀的教师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教师应重视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调整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正视自己,调节自我意识。
(3)调理情志,增强心理耐力。
(4)善于交往,改进教育人际关系。
(5)科学用脑,调适生活节律。
(6)修身养性,追求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