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6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根据现代医学定义,从胎盘分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分娩对女性的身体是一次重大挑战,也是一次生理上的改变。产前,孕妇担负着胎儿生长发育重担,母体的生理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变化。产妇在经历分娩后,处于较虚弱的状态,需要足够的休息来调理身体,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产褥期母体的各项变化,进而促进各项生理功能逐渐恢复到妊娠前的水平。
产褥期生命指标的变化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产后的体温多数在正常范围内,最初24小时内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产后的脉搏略慢,每分钟60~70次,1周后恢复正常。产后呼吸14~16次/分。产后血压平稳。
产褥期母体变化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子宫在产褥期变化最大。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一)子宫体
①子宫体肌纤维缩复
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的减少,而是肌细胞的缩小。随着子宫肌纤维的不断缩复使子宫体逐渐缩小。产后第一天子宫底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周,在耻骨联合上可扪到子宫底约妊娠12周大小,重约500g。产后10天,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测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恢复到正常未孕期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为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直至产后6周时约为50g,接近非孕期子宫大小。
②子宫内膜的再生
分娩后2至3天内,基底层蜕膜表面坏死,随恶露排出。子宫内膜残存的基底层再生新的功能层,约产后3周,除胎盘附着面外,子宫腔内膜基本完成修复,胎盘附着处的子宫内膜修复需6周。若在此期间胎盘附着面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责任编辑:zxwq)